第三代半导体的 “退烧” 测试:GaN 电源模块真能省一半功耗?
在举办的深圳 ELEXCON 电子展上,第三代半导体展区无疑成为全场焦点。展会期间,一款来自国内某新锐电源方案商的 GaN 电源模块吸引了众多工程师驻足。当看到该模块在 220V 交流输入转 5V/3A 直流输出工况下,效率稳定在 97.8% 时,在场的工程师们纷纷投来惊叹的目光。据现场测试数据显示,该模块相比传统硅基电源方案,在同等输出功率下,功耗降低了近 48%,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其发热大幅减少,稳定性显著提升。现场工程师利用 示波器对该模块进行测试,波形显示其开关损耗相较于传统硅基 MOS 管有了质的飞跃。传统硅基 MOS 管在开关瞬间,由于寄生电感和电容的影响,会出现明显的电压过冲和电流尖峰,不仅降低效率,还会对器件寿命产生影响。而这款 GaN 模块得益于其采用的零电压开关(ZVS)拓扑结构,通过精确控制谐振电容,在开关管导通前将电容电压放电至零,有效消除了传统硬开关带来的开通损耗。经过上百次严苛测试,该模块将驱动电阻精确调校至 10Ω,这个数值既能避免因电阻过小导致的栅极震荡,又不会因电阻过大而降低开关速度,从而确保了模块在高效运行的同时,还具备出色的稳定性。
展会同期举办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论坛上,来自头部车企的技术专家透露,目前新能源汽车中 SiC 逆变器的成本已降至 2019 年的三分之一。这主要得益于 SiC 衬底制造技术的快速成熟,例如中国厂商天岳先进和天科合达的 6 英寸衬底产能从 2021 年的不足 10 万片 / 年提升至 2024 年的超 100 万片 / 年,单片价格从 700 美元降至 400 美元以下,降幅超 40%;外延层生长良率也从 60% 提升至 85% 以上,单位面积成本降低 30%。在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预计到 2026 年,新能源汽车 SiC 逆变器装车率有望突破 40%。届时,整车电驱系统效率将提升 8 - 10%,续航里程可增加约 60 公里。
在查阅英飞凌最新发布的 SiC MOS 管 datasheet 时,一个关键参数尤为亮眼:其阈值电压温度系数为 + 0.7mV/℃。这一特性意味着,在低温环境下,阈值电压会略微升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硅基器件在低温下容易误触发的难题。相关低温测试数据显示,在 - 40℃的极端环境下,英飞凌这款 SiC MOS 管的开关延迟时间偏差仅 3ns,而传统硅基方案通常会达到 20ns 以上,这为北方寒冷地区的电动车冬季启动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不断成熟,电源设计的底层逻辑也在发生深刻变革。某知名消费电子企业的硬件总监表示,现在设计电源 PCB 板时,GaN/SiC 的布局规则已成为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由于这类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对寄生参数极为敏感,在 1MHz 的开关频率下,哪怕 0.5nH 的寄生电感都可能导致 20V 的电压尖峰,因此,功率回路长度必须控制在 3cm 以内,接地层要采用星型连接以减少共模干扰,散热焊盘的铜皮厚度也需从 2oz 增加到 4oz,以确保良好的散热性能。
从展会现场的实测数据,到车企的量产案例,再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正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不断降低的成本,有力地回应着外界对其 “技术泡沫” 的质疑。当 GaN 充电器能将 65W 功率塞进小巧的口红大小外壳,当 SiC 逆变器助力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 1000 公里,这场关于第三代半导体的 “退烧” 测试,已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