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讲与人沟通的书,作者为此建立一个模型:观察现象-表达感受-明确需要-提出请求。
观察是不带个人色彩对现象的描述,感受是具体的心情,需求是自己的需要,请求是需要别人做什么,如果不让对方明白我们的切身体会,很难让对方理解或者期望的方向去实现,沟通不畅可能打掉牙忘肚子了咽。
很多人与人沟通时,可能感觉很简单的事情,不愿意解释或说明,只是粗暴的用些形容词才搪塞,并认为对方不可理喻,貌似与人沟通留下诸多隐患。一般也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没有从感情上去打动别人。
在遇到不满意的时候,我们有四种选择:自己承认犯错、指责别人犯错、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满意的时候,我们是想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出替罪羊来,否则将来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从自我的感情经历上讲一般人可能遇经三段:
“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为义务使他人快乐;最初的感情的包袱,我们处处为他人负责,别人的不满意可能给自己带来诸多内疚或有责任做些什么去弥补,这是一种负担的表现。热恋中的人可能最为切身体会,可能希望拿出自己的全部让对方满意,牺牲自己来让对方愉悦。如此这般,终究会带来感情的沉重负担。
“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经过沉重的包袱阶段,有些人终究领悟,与其让别人满意,不如让自己满意,牺牲自己迎合他人是那么的愚蠢。自己遭遇他人的不幸,我们可能无动于衷,因为在我们不幸的时候,可能别人幸灾乐祸或因为己方付出太多,心态已经疲惫。尊重他人与否,全在自己高兴。
“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时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最终,我们可能心里充满爱,乐于助人。我们为自己的行动、意愿、感受负责,但我们没有办法为他人负责。人与人相互依赖,损人不能利己,与其这样,不如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去力所能及帮助他人。
人的感受源于自身的需要,明确自己以及他人的需要,是我们感情的根源。以此非暴力沟通为模型的沟通太过于柔弱,唐僧的苦教不能挽回鬼怪的非分之想,在这基础上要有强有力的支撑,让对方明白与对抗是吃力不讨好,不如回过头来讨论一下如何挽回已经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