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到大学的童鞋都有一个小小小小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能走向自己的舞台,下面进入主题:
扒一扒“追梦”那一年——机器人制作回忆录
从哪里开始说起呢?就从我们团队合作的摇篮——电子创新实验室开始吧!这是一个包括我在内的团体回忆录,就以“我们”作为第一主人公吧!【言辞不妥之处,还望海涵。欢迎吐槽,拍砖,摔机】
2012年9月6日,新学期伊始,突然接到合伙人的电话:“实验室申请成功了!”,问了地点,放下手中的事情直接跑到哪里去,进去门,满满的惊喜瞬间化为惊愕,那是教学楼顶层一个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除了一把教室里的那种双人座椅,就是地面上厚厚的一层尘埃,房顶的电棒不知道什么时候耐不住这般的清静与孤单,与时光一起逃之夭夭。不过还是很庆幸,我们有“房”了,不用在宿舍那小小的书桌上做东西了,不久之后我们还会有“车”,有元件,有设备,有人才储备,有资金支持,有&*%¥#……。打扫了一下午,向老师借借基本的实验设备,桌椅等等,很庆幸,当时,院系的老师在我们没有任何贡献的情况下能给我们这般支持;当时,才大二刚刚开始。两天后,2012年9月8日,电子创新实验室正式启用,集结的首批实验设备价值近两万元,虽然部分设备很落后,但满足基本实验还是可以。同时,得到新乡学院学生处王老师亲笔题词“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作为电子创新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核心。
经过几天的忙碌整理,在两周后的新生入学教育上,系里专门安排电子创新实验室首届招新宣传演讲,当场报名的有很多,恩,是很多。然后在十月份开学后,本着遵循自愿的原则,每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作制作出自己作品或者写出设计思想。这对刚刚来大学的孩纸们来说是很难很难的,因为这不是考试,不是彩排,不是演练,没有主题,没有答案,没有对错和好坏。因为当年的12月份就要参加我们学校的“挑战杯”大赛,为的是能让他们能够小试牛刀,好选拨优秀作品设计思想及人才,备战2013年6月份的河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赛。一个月后,在大二,大一中共集结10个人成立临时的2012届“挑战杯”团队,在2012年12月11日新乡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在场的11件科技发明制作II类作品中,有7件来自电子创新实验室团队。最终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的成绩(弱弱的说一下,学校这方面太薄弱了,不是我们太强了。),这是对我们有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他让我们开始相信自己,坚信梦想。
2013初春,又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寒假临行前,我们几个人就说,该想想下一步的计划了。寒假过后再归来,我们要玩个更大的!然而2013年2月底开学后,我们大多都在准备3月底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唉,往事啊,白白浪费了一个月,我的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挑战失败。备考期间,我们不定时的讨论新作品的设计计划,该怎么做?用什么做?要有什么功能?讨论伴随我们备考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考试这一心里的石头落地之后,清明前夕,一个近乎形同的蓝本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三人组合,各自分工,团队协作!——他们两个负责电路和程序设计,我负责机械和结构设计。 共同的爱好和半年的磨合使分别斩获校级“挑战杯”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三个人走在了一条路上——“新院合伙人”。
2013年清明小长假过后,着手开始设计蓝本。这个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第一次看过后就很有感触。三个专科的孩纸最苦逼的就是专业知识不足,眼界短浅。为此请教了系里几位在工程方面很有经验老师,并邀请我们系时任新能源与电源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刘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对我们设计方向做以指导。刘老师在电源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但为人低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7000米级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吧!“蛟龙号”随身蓄电池由新乡新太行提供,其充电系统就是刘老师研发出来的。)在其的点拨下,我们的设计思路渐渐明显,开始着手在网上以及电子城采购元件。4月15日左右,元件陆陆续续收到,最忙碌的时间开始了(以下部分内容含有疑似矫情成分)。
每天除正常上课之外,都在实验室,晚上22:00前从来没有回去过。很庆幸那个时候学校东区小吃街还在,要不每天的晚饭就要靠康师傅了。每天两顿饭,午饭吃到22点以后很正常,也很纳闷,那段时间身体出奇的给力。有时候没有赶完的工作要在宿舍“加班”到凌晨2点多,有次台灯被我看“害羞”了,电容(节能灯里面重要的电子元件之一)在我面前直接爆了,“砰”地一声让困意绵绵我突然精神万倍,一身冷汗。没有午休,没有周末,没有假期,五一小长假是我们作品最关键的时间——程序调试。每天都在实验室和去实验室的路上,这段时间没有课,时间充沛,要在平时就需要看情况逃课了。一步一步的去调试,只有软硬件结合的非常完美,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如果你的专业是工科,如果你也做过项目,就会清楚,调试这个阶段对硬件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因程序紊乱而损伤。再加上我们的很多机械部分都是我手工打造的,受力性并不是很好。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不是机械,不懂模具,机械转矩和材料硬度从来没有计算过,全凭想象估计,实验验证,很多部位都零件都换了好几遍。其实我觉得说到元器件这里,可能有部分同学误会,说这些网上一大堆啊?xxx元就能买到啊?确实,我很认同,我淘宝账户也好几颗心了。不过要用几百块买回来成套的商品去备战河南省的“挑战杯”大赛么?且不说那边评委都是省团委,教育厅,科技厅,省科技协会,省**请来的专家以及各企业代表去当场答辩,然而能买到的成品东西是商品,不是作品(当然零件还是得买,我们也不可能需要铁片时再从采矿开始,冶炼,成型走那个过程)。作为爱好探讨倒还可以,去参加竞赛就没有意义了。普通元件确实很多,减速电机,红外开关,行程开关,电阻电容,螺丝轮子,继电器,单片机等等,但那些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啊!我们那时候没有啊,我们是需要自费的,上面的资金支持是你取得成绩后,有脸面去提交研发费用报销申请表之后的事。为此我们想了各种方法去节约成本,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用废旧材料,那些可塑性好的,手工可以加工的,其实也不算纯手工,还有电钻,钢锯,锉刀呢!这些工具都是被逼的没办法才去买的,因为手磨得太桑不起了!包括后来放机器人的木箱子,也是找了两个小木箱拼合的。不到两个月,我们三个每人都投入了700块大洋以上,每天吃包子时都在想,TNN的,一片7805(常用5V稳压元件)又没了。
经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机器人主体机构基本成型了,这时候也收到团委的通知,省“挑战杯”报名已经提交上去了,需要我们写研究报告和申报书,作为第一轮的筛选,这个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作品可以,申报书和研究报告写得不好,初试失败了,就没有资格了。所以很重视。但却苦了我们三个工科僧,不会写啊!一句话怎么写都觉得别扭,总觉得表达的意思不顺口,顺口了意思又含糊了。两件东西让我们整整写了四五天!材料上交后还得继续去改装完善机器人。这个时候出现问题了,车载电池漏液了。这是当时我们制作开始的时候新乡某电池厂赠送的样品。电池是整个机器人的能量之源,还特别贵。当时3.7V锂离子电池的价格大概在每1000mAh在8元左右(所以从这里来看,10000mAh的充电宝正常价格低于70元,基本可以断定容量标的太水),按照要求仅仅电池就需要300元左右。想着去拉赞助,但是我们名声太小或者没有,没有获奖的前史,没有筹码去要求赞助,那个电池厂的一个工程师已经很好,给我免费提供一套电池组免费样片。这次没电池了,也没生活费去买了,再怎么着,还是要**党“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不动摇啊。只能用稳压电源去暂时代替。那天系团总支书记去看我们进度如何,知道没电池了,她自己出资让我们去买好点的电池,给了我们500块,说算是借给我们的,先用着。
总体基本完成之后,为了能更为方便的展示,就请我们学校零点剧社和新传系的朋友给我们录制剪辑了一个5分钟的演示视频。期间,很荣幸的得到了中船重工昆明物流研究所杨经理和云南财经大学冉教授的亲临指导,他们都是我国AGV(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导引运输车,属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范畴。有兴趣可以了解下,不再过多解释。我们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是一种极其简单AGV模型)方面的专家。我们指导老师刘老师知道他们来新乡出差,特意安排莅临我们实验室,利用短暂的时间,指导我们设计上疏忽最严重的地方,以及现场答辩注意事项。最后就是设计性能参数反复测试,记录,磨合。等预期功能实现之后,剩下的就是外表的装饰,虽然说外表不重要,但是人靠衣服马靠鞍,机器人也是“人”。做了简单的装饰,裁板,PS设计图片,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做,不会的去学,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般不求别人。作为工科僧,我们的审美和能力也就只能把它装饰到这种地步了。
2013端午节,一个特殊的节日。满怀的期望等待省里的通知却一直没有消息。慢慢丧失了晋级决赛信心。在端午回家的火车上,我接到了1号人物的电话:“我们入选了!”当时火车刚过郑州站不久,如果再早点我就直接下车折回去了。原计划在家两天,后来就把原先订好的车票改签了,不仅仅是激动的迫不及待,更多的是清醒的意识到还有很多新的事情要做。
2013年6月17日中午,校团委负责老师开车带着我们的作品,必备器材和另外几件入选作品,踏上了去郑州大学的高速。第一次到郑大,不得不惊叹这位河南高校老大哥的威武了,乡下长大的我就是这么没“见识”。6月18日,在郑州大学体育馆,比赛正式拉开。200多件作品同台竞技,相互交流中,他们很多都比我知识巩固,技能高超,有很多都是本科大三,研究生,还有几件是博士作品,技术水平相当高,我们三个人两个专科大二,一个专科大一,那些子玩意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到6月19日中午,一天半的现场展示过程,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是多么的相形见绌,班门弄斧。回到学校,几天后得到通知,比赛结果:新乡学院智能搬运机器人获得河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赛科技制作类二等奖! 之后《平原晚报》朱记者对我们做了一个采访,我们几个聊了很多,说了很多压抑在心中很久的话。并在2013年7月1日《平原晚报》A08版做了报道。
至此,“挑战杯”的事算是告一段落。我们说要去,结果我们去了。作为专科生,这也算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的比较正式的比赛了,期间种种将是我们永远最美的回忆。很庆幸,共同的爱好让我们成为最好的队友;很庆幸,在我们没有任何成绩的时候学校,院系,老师能够相信我们,给我们支持;很庆幸,我们在面临困难时能够相互鼓励,支撑到最后,言弃没有放弃;很庆幸,那些只抱怨,负能量的人最后他们的话如缕青烟,消散不见;很庆幸,那段时光,如果不是岑辉和谭纪生(当时他大一)他们两个给我鼓励,我真的不能相信自己会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到最后。很庆幸,那些帮助过我们,看好我们的人,我们没有让他们失望。
从机器人诞生公开开始,我们就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无所谓啊,该怎么评价是你的事,该怎么做是我们的事,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心里很清楚,也害怕过两个多月努力白费,最后一无所有;也害怕过早期没有经费时自己的投资可能会因为没有获奖而打水漂,除了公司提供的3000多元的核心元件西门子S7-200 CPU226 PLC外,我们三个人也不过就投进去2000多块大洋罢了,至少我们努力过,尽力过,追逐过,尝试过。很多人称赞过我们作品,并且尽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我们真的很感谢,在你饿的时候能给你一个包子而不是一块钱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真心帮助的。也有很多人怀疑过,说xxx功能是你们指导老师给你们做的吧!你们那电路板原理是抄的吧!用手工再做一次是为了证明你们懂得连线吧!作为电子专业,为什么不用更切近专业价格几块钱功能又可以达到MCU(单片机)而用上千元的工业级PLC?很简答,我直接就说了,单片机我们不会,不懂啊,奈何?其实这些话语没什么,这说明人家能看出来,是同行,比你优秀。对于那些怀疑是老师给我做的作品的人,我也只能说,老师会给你批改作业,但绝对不会替你写作业。我也深信,如果我们导师能给我们一起去做的话,那么去年全国“挑战杯”的举办地——苏州大学也会飘着来自豫北一个高校的旗帜:新乡学院。也有很多人鄙视过,这都不算啥!网上多得是!闲着没事鼓捣钢铁!几百块钱全套包邮!看看xxxx 学校,人家做的才叫机器人,你这就一逗比模型!你随便去某某某论坛上,比赛上看看,人家那才xxxx.....
其实,那些种种蜚语,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是专科生!你的学校不是名校!你那专业不咋地!你们那设备条件不中!这种玩意儿遍地是,不值一提!你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或者你才做出这样就来炫耀?分歧的原因很简单——不信任。既然你都不信任我们,我们又何必去给你解释呢?我们只是三个苦逼穷小子,一起向学校申请了一个小小小实验室,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实现一个小小小的梦想而已,没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因您的不信任而去召开记者招待会,请见谅!我们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没掌握,回想起三年都去干嘛了都不清楚,8位单片机编程一塌糊涂,PLC略懂皮毛,模电数电已经短路,EDA停留在双面,CAD只会打开软件,说这些毫不夸张,都是事实。这个机器人设计真的很一般,我们虽说目标是参加省赛,但是每个人底气都很不足,武林高手遍地是,请大侠允许,多多指点!我们也从未炫耀过,只是想在大学证明自己,我们没有过多的碌碌无为,没有过多的浑浑噩噩,没有过多的虚度年华。我们在乎的更多的是自己能全力去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这个过程而已,至于结果,那是别人给我们的评判,我们不能左右,又何必去费心费力的过度关注呢?我们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至少我是。别人能牺牲自己时间去给我们交流,我们更多是感恩。至于那些字面看上去让人不老美的言辞,我们如果看到,也会由此去反省自己,接受再教育。有时候在想,如果鸵鸟可以飞翔,它一定会振翅逃离这个疯狂的世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