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GD32W515PIQ6 WiFi 干扰下 ADC 采样误差的硬件补偿方法

[复制链接]
387|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kmnqhaha|  楼主 | 2025-6-26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 ADC, dc, pi, wifi
在 GD32W515PIQ6 系统中,WiFi 模块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导致 ADC 采样出现误差。本帖从硬件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降低 WiFi 干扰、提高 ADC 采样精度的补偿方法。
一、干扰耦合路径分析
WiFi 模块工作时产生的干扰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影响 ADC 采样:
空间辐射干扰:WiFi 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辐射耦合到 ADC 信号线路
电源传导干扰:WiFi 模块的电流波动通过电源网络传导至 ADC
地平面反弹:WiFi 大电流变化导致地平面电位波动,影响 ADC 参考地
PCB 走线串扰:WiFi 信号走线与 ADC 信号走线之间的电磁耦合
二、ADC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优化
1. 差分输入结构设计
将单端输入改为差分输入结构,提高共模干扰抑制能力:
plaintext
         R1
IN+ ---/\/\/\---+
                |
                +---+
                    |
                    |   C1
                    +---||--- GND
                    |
                +---+
                |
IN- ---/\/\/\---+
         R2
设计要点:
R1=R2,匹配精度需优于 0.1%
C1 取值范围 10nF~100nF,构成低通滤波器
差分走线需等长,间距控制在 5mil~10mil
2. 多级 RC 滤波网络
在 ADC 输入前端设计多级 RC 滤波网络,降低高频干扰:
plaintext
         R3       R4
IN ---/\/\/\---+---/\/\/\--- ADC_IN
                |
                |
               === C2
                |
                GND
参数计算示例:
第一级:R3=10kΩ,C2=100nF,截止频率 f1=159Hz
第二级:R4=1kΩ,ADC 内部输入电容约 10pF,截止频率 f2=15.9MHz
总衰减:20log (f/f1)+20log (f/f2),对于 2.4GHz 信号衰减约 100dB
三、电源与地平面优化
1. 独立电源域设计
为 ADC 和 WiFi 模块分别提供独立的电源域:
plaintext
VDD ---+--- L1 ---+--- VDD_ADC
       |           |
      === C3      === C4
       |           |
      GND         GND

VDD ---+--- L2 ---+--- VDD_WiFi
       |           |
      === C5      === C6
       |           |
      GND         GND
关键元件选择:
L1、L2:使用高频特性好的铁氧体磁珠 (如 BLM18PG102SN1D)
C3、C5:10μF 钽电容并联 0.1μF 陶瓷电容
C4、C6:0.1μF 陶瓷电容 (低 ESR)
2. 地平面分割与连接
采用部分地平面分割技术,减少地平面噪声:
plaintext
      +----------------+
      |                |
      |   WiFi区域     |
      |                |
      +-------+--------+
              |
              +--- 单点连接 ---+
                              |
      +-----------------------+
      |                       |
      |      ADC区域          |
      |                       |
      +-----------------------+
实施要点:
WiFi 区域与 ADC 区域地平面通过单点连接
模拟地与数字地在 ADC 芯片下方连接
地平面分割需避开高速信号走线
四、PCB 布局与布线策略
1. 分区隔离设计
将 PCB 划分为射频区、数字区和模拟区:
plaintext
+-------------------+
|      射频区       |
|   (WiFi模块)      |
+-------------------+
|                   |
|      数字区       |
|  (MCU核心电路)    |
|                   |
+-------------------+
|      模拟区       |
|   (ADC电路)       |
+-------------------+
2. 关键走线控制
ADC 相关走线的设计要求:
ADC 输入信号线需短且粗,宽度≥10mil
与 WiFi 射频走线保持≥200mil 距离
采用地平面屏蔽层,在信号线两侧添加地过孔
参考电压线需独立走线,避免与电源线并行
五、隔离与缓冲技术
1. 光耦隔离方案
使用高速光耦隔离 ADC 与数字电路:
plaintext
ADC ---+--- 光耦 ---+--- 数字接口
       |           |
      VCC         VCC
       |           |
      GND         GND
适用场景:
对隔离要求高的医疗设备等应用
WiFi 干扰非常严重的环境
2. 运算放大器缓冲
在 ADC 前端使用运算放大器作为缓冲器:
plaintext
IN ---+--- 运放 ---+--- ADC_IN
      |           |
      |           === C7
      |            |
      +--- R5 ---- GND
电路配置:
采用单位增益跟随器配置
选择低噪声运放 (如 OPA2333)
C7=10nF,构成噪声滤波网络
六、实施与验证
原型验证步骤:
搭建基础测试平台,仅开启 ADC 功能
逐步引入 WiFi 模块,监测 ADC 采样误差变化
依次验证各硬件补偿措施的有效性
测试指标:
无 WiFi 干扰时 ADC 采样精度
WiFi 开启时 ADC 采样精度
引入补偿措施后的精度改善
不同 WiFi 工作模式下的误差分布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硬件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 GD32W515PIQ6 中 WiFi 对 ADC 采样的干扰,提高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

主题

269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