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他]

有些技术坚持多年,终于在2024elexcon展开花结果

[复制链接]
150|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技术资源#
从事硬件开发 12 年,参加 elexcon 展会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技术复盘 —— 在与新方案、新技术的碰撞中,验证自己对硬件设计本质的理解,同时寻找能突破现有设计瓶颈的创新点。今年展会的硬件创新专区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从新材料到新架构,都在悄悄改变着硬件设计的底层逻辑。​

在村田制作所的展位,他们展出的纳米层压电感器让我驻足良久。这款电感的尺寸仅 2.5mm×2mm,却能提供 10μH 的电感量和 3A 的饱和电流,这比我们现在用的同规格产品体积缩小了 40%。我立刻联想到去年开发的智能手表主板,当时为了容纳大电感,不得不将电池容量缩减了 15%。现场工程师介绍,这种纳米层压技术通过 500 层超薄磁芯叠加,有效降低了高频损耗,在 1MHz 的开关频率下,Q 值仍能保持在 40 以上。我用随身携带的 LCR 测试仪验证,数据与标称值偏差不到 3%,一致性相当不错。我当即索取了 100 个样品,计划在下一代健康监测手环中测试其在低功耗场景下的表现。​

德州仪器的 GaN 功率器件展台则展示了电力电子领域的新突破。他们的 650V GaN FET 导通电阻仅 80mΩ,开关损耗比 Si MOSFET 降低 60%,这对我们开发 200W 的 PD 充电器来说意义重大。之前用 Si 方案时,效率在 90% 左右,外壳温度经常超过 60℃,不得不加大散热片。现场的效率测试显示,采用 GaN 方案的充电器在 20V/10A 输出时效率达到 95%,外壳温度控制在 45℃以内,且体积缩小了 30%。更重要的是,TI 提供了完整的驱动方案,包括栅极驱动 IC 和保护电路,这能减少我们至少一个月的调试时间。我与供应商沟通后得知,该器件的价格已降至 Si 方案的 1.5 倍,考虑到体积和散热成本的节省,整体 BOM 成本反而降低了 8%。​

下午的 “硬件可靠性设计” 论坛上,一位资深工程师分享的 PCB 布局案例让我深受启发。他们在设计车载雷达时,通过将射频电路与数字电路的接地平面用 0.1mm 的缝隙隔离,同时在交界处放置 3 个接地过孔,成功将 EMI 辐射降低了 25dB。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在测试中遇到的辐射超标问题,或许可以借鉴这种精细的布局技巧。散会后我找到他交流,得到了一份详细的布局指南,其中关于高速信号线的阻抗控制方法对我们的高速数据传输模块设计很有参考价值。​

在安森美的展位,我发现他们的车规级图像传感器支持 140dB 的宽动态范围,这解决了我们的车载摄像头在逆光场景下的过曝问题。之前的方案在强光下经常丢失交通信号灯的细节,导致 ADAS 系统误判。现场的对比测试显示,该传感器能同时清晰捕捉阳光下的云层和阴影中的行人,动态范围表现远超我们现有产品。工程师介绍,这得益于他们的双转换增益技术,可根据光线强度自动切换电荷阱容量。我特意询问了温度特性,在 - 40℃至 85℃的测试中,暗电流变化率控制在 5% 以内,满足车规要求。我们计划在下个月的 ADAS 前视摄像头项目中进行验证。

展会最后一天,我重点关注了无源器件的创新。在 TDK 的展位,他们的多层陶瓷电容器采用了新的 dielectric 材料,在 100V 的工作电压下,容量温度系数达到 ±15ppm/℃,这对我们的高精度测量设备来说是个好消息。之前用的 COG 电容虽然稳定,但容量值很难超过 100pF,而这款 X7R 材质的电容能做到 1μF,且稳定性接近 COG 级别。我立刻想到我们的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之前因电容稳定性不足,测量精度只能达到 ±2%,如果换成这款电容,有望提升到 ±1%。现场的长期稳定性测试数据显示,该电容在 1000 小时的高温测试后,容量变化率仅为 1.2%,表现相当出色。​


离开展会时,我的样品袋里已经收集了二十几种新材料和新器件,笔记本上记录了不少的硬件设计优化建议。这次展会让我深刻体会到,硬件工程师不能只埋头画图,还要持续关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将前沿技术与产品需求精准匹配。明年参会,我计划带着具体的硬件难题来,与厂商进行更深入的技术交流,争取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主题

9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