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他]

我们体内的器官衰老有规律吗?中国科学家揭秘“衰老时间表”

[复制链接]
511|8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pgf|  楼主 | 2025-7-26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衰老,作为一项涉及多器官、跨越多重生物学层级的机体系统性退行性演变,其深层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是生命科学领域悬而未决的核心命题。 各器官系统是否遵循统一的衰老节律?是否存在调控系统衰老的分子时空枢纽?中国科学家就给出了相关答案。
北京时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家印教授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融合超高灵敏度质谱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系统构建了横跨人类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涵盖七大生理系统、13种关键组织,从蛋白视角呈现了机体增龄性演变的全景式动态景观,并揭示出蛋白质信息流紊乱是器官衰老的核心特征之一等内容。此外,研究还首次确立血管系统为衰老进程的“先锋组织”。衰老的血管系统发挥“衰老枢纽”的核心调控功能,驱动并放大全身多器官的系统性衰老进程。
基于前沿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覆盖13种人类组织的特异性“蛋白质组衰老时钟”。研究显示,30岁左右为衰老轨迹的初始分水岭——肾上腺组织率先呈现衰老特征,提示内分泌稳态失衡或为早期驱动力;同期主动脉亦出现稳态偏移,进一步印证了它作为“衰老哨兵”的先锋定位。 45岁~55岁被确认为衰老进程的里程碑式转折点,绝大多数器官蛋白质组在此阶段经历“分子级联风暴”,差异表达蛋白呈爆发性激增,标志其成为多器官系统性衰老的关键生物学转变窗口。


综上所述,该研究整合了蛋白质组大数据、人工智能建模与多维度功能验证,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稳态失衡-血管衰老枢纽模型,为系统性衰老机制提供了新范式。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依托生命周期蛋白衰老图谱,深挖关键驱动因子,推进无创衰老标志物检测与器官时钟临床应用,以精准重塑蛋白稳态网络,延长健康寿命,构建下一代衰老干预的理论基础。
来源:央视新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沙发
jlc317| | 2025-7-27 15:53 | 只看该作者
必定会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VelvetStars| | 2025-7-27 21:21 | 只看该作者
意思50岁以后开始衰老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qinlu123| | 2025-7-28 09:54 | 只看该作者
VelvetStars 发表于 2025-7-27 21:21
意思50岁以后开始衰老呗

人类的设计寿命就是30岁,30岁后牙齿开始坏,牙齿一坏就活不长了。50岁后眼睛开始花,把一些漏网之鱼强制清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mbutterfly| | 2025-7-28 12:23 | 只看该作者
老了,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ShimmeringDawn| | 2025-7-28 14:07 | 只看该作者
qinlu123 发表于 2025-7-28 09:54
人类的设计寿命就是30岁,30岁后牙齿开始坏,牙齿一坏就活不长了。50岁后眼睛开始花,把一些漏网之鱼强制 ...

这么惨,30以后就开始不行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ForgottenRealm| | 2025-7-28 15:19 | 只看该作者
多吃饭多运动多搞钱,衰老不可改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jlc317| | 2025-7-28 15:59 | 只看该作者
生老病死有规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sleepybear| | 2025-7-28 16:2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是说:生物的染色体里有一段什么来着,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会逐渐变短,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细胞分裂的次数,也就限定了生物的寿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23

主题

17433

帖子

2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