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行业资讯]

RISC-V,是开源还是开放?

[复制链接]
201|3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elestialScribe|  楼主 | 2025-7-29 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RISC-V项目兴起于2010年,仅仅8年时间过后,它就凭借其开源属性,“大刀阔斧”地步入大众视野,一跃成为国产芯片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为了加速国内RISC-V的生态繁荣,北京成立了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上海成立了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所以,“RISC-V到底是开源的,还是开放的?”实际上,“RISC-V是开放(Open)的”这一观点基本没有争议。现在RISC-V基金会的官网(https://riscv.org/)以“RISC-V open specifications”“open, royalty-free ISA”和“open standard”描述RISC-V,充分说明了RISC-V的开放性。一定程度上,开源(OpenSource)是开放的一种,可以说是开放的子集。是否将RISC-V纳入“开源”的范围,能否将RISC-V定义得更精确一些,是争议的核心要点。
首先,从RISC-V的现状来说,指令集的标准(standard)和定义规范(specifications)是全球公开的,使用开源协议BSD Licence,用户不需要支付任何授权费用就可以使用。其次,指令集标准的维护通过社区、Fork-commit、SIG等开源的方式来实现,全球感兴趣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参与其中。然而,基于RISC-V指令集标准设计的芯片,其硬件描述源代码和使用的EDA工具有的选择开源,有的则为闭源形式。尤其是在流片环节,由于芯片流片的生产工序很长,必须经过闭源的流程才能生产出芯片产品来供货。所以,芯片开源好像就是一个伪命题。
回顾IT发展史,对“开源”的定义和理解有很多讨论。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形成一个简约的共识:开源是一种知识与智慧的共享,已经有了完整的规则,拥有严肃完整的作品发布方式和协作生产形式,并不是简单地把源代码堆在互联网上、以便他人下载而已。如果参照开源领域达成过共识的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对开源定义的要求(https://opensource.org/osd),RISC-V specifications满足了这个定义要求的全部10个条件,并且以开源的方式在维护。这样看来,RISC-V specifications是符合开源定义的。
所以,话题的焦点又进一步集中在了“specifications”能否归为“源(source)”的一种。那我们再探究一下,开源是一个来自软件工程的名词,通常意义上的“源”就是指软件源代码,比如以.c /.java/.python为后缀名的文本文件,能够被编译成应用程序,或者被运行时环境解释执行。然而在一个软件项目中,还有配置文件(config)、说明文件(readme、markdown)等其他文本文件,还有.ico/.png/.mp4等资源文件,这些是必需的,也是开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开源不只是.c /.java/.python,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扩展到硬件开源、规范(标准)开源,又是新的场景和领域,有些是OSI都不曾涉足,那我们又该怎样智者见智?如果单纯从“specifications”是一个文档的角度,那可以算作“源(source)”;如果从“RISC-V specifications”必须有了芯片的实现才有实用价值的角度,那又超出了传统开源软件所认知的“源”。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Linux、Apache还是RISC-V,在互联网推动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下,都在以之前开源软件总结出来的方式,组织生态发展和全球参与。这个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参与和贡献,进一步结合RISC-V、开源硬件等新生态,主导诞生于中国的伟大开源项目。
这一天,相信就在不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沙发
forgot| | 2025-7-30 09:09 | 只看该作者
指令集的标准(standard)和定义规范(specifications)是全球公开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

主题

39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