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开关电源]

【征集】四大 BMS 核心标准立项,共破行业瓶颈,抢占技术高地

[复制链接]
342|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每日话题# #有奖活动# #技术资源# 新能源产业正处于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关键期:《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提升电池管理系统(BMS)智能化水平”,《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使用管理办法》要求 2025 年前实现 BMS 核心部件性能标准化。在此背景下,四项 BMS 核心标准同步启动立项,现面向全产业链征集参编企业,共同填补行业空白:​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BMS) 微控制单元 (MCU) 技术要求》​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BMS) 电量计 (SOC) 技术要求》​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BMS) ADC 芯片技术要求》​
《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 (BMS) 电源管理芯片技术要求》​

四大标准直击产业痛点,精准破局​
1. MCU 标准:解决 “算力不匹配” 难题​
当前 BMS 用 MCU 算力跨度从 50MHz 到 150MHz,导致同一车企不同车型的电池管理逻辑难以统一,某新能源车企因适配 3 种 MCU 型号,年额外支出调试费用超 500 万元。标准将明确车规级 MCU 的算力基线、接口协议及抗干扰指标,降低产业链协同成本。​

2. SOC 标准:终结 “续航虚标” 争议​
行业调研显示,38% 的新能源汽车用户投诉源于 SOC 估算偏差(实际续航与显示偏差超 15%),标准将规范 SOC 在 - 20℃~60℃环境下的误差阈值(拟限定≤5%)及动态校准周期,倒逼技术升级。​

3. ADC 芯片标准:消除 “采样精度参差” 隐患​
ADC 芯片采样误差超 2mV 时,可能导致电池过充过放风险上升 40%。标准将界定不同功率等级 BMS 的 ADC 采样分辨率(拟要求≥16 位)及温漂系数,从硬件层保障数据可靠性。​

4. 电源管理芯片标准:“兼容性差” 困境​
某储能项目因混用 3 家厂商的电源管理芯片,出现 12% 的模块通讯故障。标准将统一输入输出电压范围、纹波抑制比等关键参数,使跨品牌替换兼容性提升至 90% 以上。​

参编企业可抢占三大战略先机​
1. 政策赋能,降本增效​
纳入 “国家新能源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培育名单,享受地方政府研发补贴上浮 20%(如深圳对参编企业给予最高 50 万元专项补助);​
凭 “标准起草单位” 资质,在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国家项目中优先入围,2024 年该类项目带动企业平均增收 3000 万元。

2. 技术卡位,定义规则
可主导单项标准的核心条款(如 MCU 的车规认证测试流程、SOC 的算法验证方法),数据显示,主导标准条款的企业,其技术方案被行业采纳率超 80%;​
获 “标准贡献单位” 认证,在招投标中可替代部分资质要求(如某央企招标将 “标准参编” 列为加分项,权重等同 ISO9001 认证)。

3. 资源聚合,精准对接​
有机会加入 “BMS 标准协同创新联盟”,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共建测试数据库,缩短新产品验证周期 60%;​
优先获取主机厂需求清单(如 2025 年主流车企将要求电源管理芯片支持宽压输入 9V~36V),提前布局研发。

四类企业亟需参与,共塑标准​
芯片企业:MCU/ADC/ 电源管理芯片设计商、车规级芯片封装测试企业;​
BMS 厂商:整车厂自研 BMS 团队、第三方 BMS 解决方案提供商;​
终端应用企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储能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
检测机构:电池检测实验室、车规电子认证机构(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报名方式​
联系人:胡清源​
电话:18611618911​​
▌截止时间:2025 年 9月1日
▌说明:本次参编单位线上参与为主,企业仅需委派 1 名技术骨干参与月度线上研讨,中小微企业可申请技术指导(由国标委专家一对一解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

主题

14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