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机控制专用MCU]

如何确保APM32M351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发挥内部LDO的优势?

[复制链接]
86|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如何确保APM32M351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发挥内部LDO的优势


一、APM32M3514内部LDO应用场合
今天研究极海APM32M3514芯片,对其自带LDO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APM32M3514 产品集成是一款三相中压高速栅极驱动器,专为桥式电路中驱动
N 型沟道 VDMOS 功率管或者 IGBT 而设计...........内嵌 VCC
VBS 欠压保护功能可以防止系统在低驱动电压开启外部功率管。通过输入信号控
制高侧驱动电路输出和低侧驱动电路输出。驱动内置 LDO 支持为 MCU 等控制芯
片供电,该 LDO 支持 3.3V 电压输出。”--摘自手册内容
由上可知LDO核心供电
   - 主要功能是为MCU核心提供恒定的低电压电源(通常3.3V),因此需要规避外部负载对核心电压的干扰。
   - LDO输出引脚未被占用,仅允许接入指定的耦电容,严禁连接其他负载。
2. 低功耗设备供电
   - 通过手册内容解读得知,LDO也可适用于驱动耗能极低的外设(例如HALL传感器、低功耗通信接口等),确保总负载电流不超过LDO的承载范围(通常≤60mA)。
   - 必须保证外设电压与LDO输出电压一致,且功耗变化微小。

3. 电源设计简化
   - 笔者在思索M3514为何自带LDO呢?请教了设计专家解释说:在无需高功耗外设、系统总电流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可依赖内部LDOMCU供电,从而减少外部LDO的使用。
二、关键注意事项
1. 禁止与其他LDO并联
   -同相关领域开发人员交流,一位有设计经验的老工程师告诉我,切忌将外部LDO输出与APM32M3514LDO输出直接相连,以防电压差异引起电流逆流,损坏芯片,这一点我在此记录下,避免大家入坑。
2. 承载能力限制
   - 内部LDO的承载能力有限(通常≤60mA),若系统总电流(MCU及外设)接近或达到最大值,必须使用外部LDO独立供电。这个根据手册的值自然制知道LDO的驱动能力。
3. 供电隔离要求
   - APM32M3514LDO涉及特定控制算法,严禁使用外部LDO为其供电,以免影响功能稳定性。这一点是要考虑到的,内置LDO则优先使用内置的。内置LDO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简化电路,提高系统可靠性。若强行使用外部LDO,可能导致控制算法失效,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因此,在设计初期就应明确供电方案,确保各模块协调工作,避免后期调试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4. 电平兼容性
   - 若与其他逻辑电平不同的芯片进行通信,需使用电平转换芯片(如TXS0108E等),避免直接连接导致IO损坏或信号识别错误。
5. PCB设计要点
   - 耦电容:输入/输出端电容应紧邻LDO引脚(小电容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大电容用于稳定电压)。
   - 地平面分割:模拟与数字地线应分开布局,防止噪声通过LDO耦合。
   - 散热:在高温环境下,需优化PCB布局(如增加铜箔面积)以辅助散热。
6. 电源噪声抑制
   - 若输入电源波动较大,需在LDO前端增设π型滤波器(电容+电感)。
   - 避免负载电流突变,以免LDO响应不及时,导致输出电压波动。
7. 核心保护
   - MC核心对过压极为敏感,禁止通过LDO引脚反向供电或接入高电压。
三、不推荐使用场合
- 高功耗系统:需驱动电机、多路传感器等大电流外设时,必须采用外部LDO/DC-DC
- 高精度模拟电路:若对电源噪声敏感(如ADC基准),建议使用外部低噪声LDO
- 多芯片协作设计:当其他MCU或外设功耗较高时,需独立供电,以防超载。
四、总结建议
1. 始终依据芯片手册的电气参数,明确LDO的输入/输出电压范围、最大输出电流等关键指标。
2. 在复杂系统中,优先选用外部LDO为外设供电,保留内部LDO专为核心供电。
3. 若需复用内部LDO供电,必须通过实验验证负载瞬态响应和温升是否满足标准。
遵循上述准则,可确保APM32M351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发挥内部LDO在简化设计方面的优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

主题

167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