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youm的个人空间 https://passport2.21ic.com/?260102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共享经济热潮中的共享单车设计思路-燚智能周教授讲智能硬件开发 ...

已有 445 次阅读2017-11-24 09:51 |系统分类:兴趣爱好| 自行车, 智能硬件, 移动, 互联网, 软件经济

燚智能周教授之前发布了文章《共享经济热潮中的共享智能硬件》今天我分享后续的一篇,主要是当前主流的主控、操作系统和传输。
  当前最火热的共享产品,就是共享单车。刚需十分旺盛、且几百块的单品成本有利于大批量投放,如今已经挤满了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五颜六色的车辆,折射出各个共享单车厂家的运营思路和产品设计思路。
  如果回到三年前,共享单车还没有大批量出现,咱们想做一套共享单车的系统,需要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市场部已经确定了共享单车是个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刚需产品,然后产品部就要做需求分析了:
  1.要能定位,获取车辆的精确位置,信号还要好,以免被遮挡了。2.要能把车子的位置信息传回后台,这样后台也知道车子在哪里。3.车子一定要足够坚固,大家都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爱惜,放在外面风吹雨打要足够扎实。4.外观一定要漂亮,让大家远远的就能认出来,愿意去骑。
  这些需求分析乍一看是没有问题的,各家也是沿着一样的目标在走,但是结果却并不相同。出现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以摩拜为首的技术引导路线,以ofo为首的营销引导路线。技术引导型,从高向低打,营销引导型,从低往高打。
  新颖的摩拜第一代单车
  摩拜花了很久的时间,充分研究了共享模式对单车的需求,“发明”了共享单车,我第一次见到第一代摩拜的设计的时候,觉得这个产品真心不错,满足了共享单车的绝大部分的需求:外观很新潮,绝对够漂亮;实心轮胎不用担心爆胎和漏气;粗大的骨架,怎么摔都摔不坏,很难遇到坏车;硬轴传动,无需担心掉链子;GSM+GPS,能够精准定位,根据手机APP的导航可以轻易找到周围的单车。主要的缺点,就是骑起来比较重:车子自重大、实心胎比较硬、骑行充电也让单车变得更沉重。
  摩拜全新发明的共享单车,和普通单车完全不同,拿到了不少奖项和大量的专利,得到了普遍的好评。新版的摩拜的单车,用了带孔的实心胎、太阳能充电,既保持了原来的智能化,又让骑行变得更轻松了,并且在智能化管理下,丢车和坏车的概率要低很多。
  传统的ofo单车
  而反观ofo的单车,和摩拜截然不同:就是个普通的自行车加了一把密码机械锁,只要你记得住锁的密码,不需要扫码直接打开就能骑走,也不能通过定位找到周边的单车,轮胎也是最传统的双层胎容易漏气。现在新版的带智能锁的ofo单车,也没有采用可充电的电池,而是采用的一次性电池;没有采用GPS定位,只有基站定位。
  对比完之后,大家会发现,ofo的产品智能化水平是远远比不上摩拜的。但是这个并不妨碍ofo成为了共享单车两大品牌之一。一定要记得,产品设计只是公司运营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产品是要跟着运营思路走的!
  为什么ofo不像摩拜一样做真正的“智能”共享单车?摩拜的产品做的优秀,但是成本高,全部都是非标准件,成本高、研发慢。相比之下,摩拜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开发单车,ofo几乎不需要花时间;摩拜的车辆成本比ofo至少高3-5倍。
  因此ofo作为后来者,遵循了互联网经济时代“野蛮增长”的方式,并没有在产品体验上跟摩拜做纠缠,而是采用“数量”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快速进入市场。烧掉同样的钱,ofo单车的数量可以比摩拜多好几倍,在抢市场阶段,谁的数量多,谁的曝光率大,谁就能够更好的抢占用户。智能单车虽然可以通过APP快速找到,但也很难抵挡一出地铁口一大片小黄车的视觉冲击。
  至于机械锁不安全、很多车辆丢失或被私藏这个问题,其实也无所谓,你把车藏起来总是要骑出来的,这也是无形的广告。单辆车的成本只有别人的几分之一,丢失率达到别人的几倍也无所谓。一切都是优先满足“少花钱多铺货、快速抢占市场”这一营销准则。
  而摩拜呢,占有先发优势,已经拿到大量的投资,又能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运营损耗,虽然单辆车成本高,但是钱多,烧得起,所以也坚持到了最后。因为产量大,在供应链上的优势也很明显,成本也比同类竞争对手要低不少。
  摩拜的智能锁 vs ofo的机械锁
  ---------------------------------
  而其他的共享单车品牌,夹在摩拜和ofo这一高一低之间,往高走做技术不容易,往低走纯烧钱烧不起,状态普遍都不太好。对于共享电动自行车来讲,更是这样的,价格比摩拜还要再贵上几倍,投放数量少的可怜,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很快就走向消亡了。
  共享单车领域之所以没有做到赢家通吃,主要还是在于入门门槛太低了,只要你想,订购一万辆自行车往大街上一摆,就可以入门了。
  并且模式上做不到赢家通吃,因为对于需要骑车的人来讲,骑小黄车、小红车、小蓝车都无所谓,如果周围的小黄车小红车都被骑光了,只有几辆小蓝车了,那他下载一个小蓝车的APP就是了。
  任何一家共享单车品牌都不可能做到车辆数量比高峰期的需求量更大,这个理论导致了共享单车行业至今还是五彩斑斓的。还有不少品牌还活着,不过赚不赚钱就不好说了。
  这里有一个特例值得拿出来讲一讲:永安公共自行车(永安行)。早在摩拜之前的几年前,永安行公共自行车就已经在很多三四五线城市展开了,采用了很传统的线下模式。通过政府部门引入,在小城市修建了很多公共自行车站,刷卡支付、定点取还,非常方便。但永安行虽然占据了很多三四五线城市,也广受好评,但是在摩拜和ofo这种“随借随还”方式的冲击下,并没有普及到一二线城市去。
  这里就涉及了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思维上区别:传统企业认为,政策允许的才是正确的,互联网企业则认为,政策没有否定的就是正确的。于是大量互联网企业利用差异化的手法,把很多传统企业打的找不着北。包括滴滴打压并取代出租车,最后又把自己做成出租车公司一样,曲线救国是新兴产业的致胜法宝,而传统企业如果固守陈规则很容易在不对称竞争中失利。
  像永安行公共自行车,虽然在使用上并无问题,车辆无需智能化也能够轻松管理,管理和运维成本比共享单车更低,但是只因为需要在路边安装庞大的自行车停车桩,需要和政府各级单位沟通协调,导致了不能快速普及开。并且线下缴纳押金、卡片支付,这些已经和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脱钩了,导致其在铺天盖地的路边共享单车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
  反观共享单车,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丢在路边再说,遇到城管收缴再去沟通。因为单车也是财产,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把共享单车停在路边,城管只能收缴,不可能一把火烧掉或者丢垃圾堆里去了。足足等了有大半年时间,国家才出台了共享单车的管理规章,此时先行者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了。先占有了市场,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这一点在ofo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量取胜的ofo
  --------------------------
  经常有一些朋友有好的想法,兴冲冲的来找我们探讨如何来把产品做出来。我们会先泼一盆冷水:先想清楚运作思路,再根据运作思路来做产品。对于产品,也千万别想的那么完善,能不用智能化的就不要用。对于共享经济,核心在于模式,产品只是其中一环,要尽可能的用成熟的技术、成熟的供应链、成熟的生产方式。只要项目起步阶段验证OK了,后面还有大把的时间和预算可以投入去做产品迭代更新的。
  请继续关注燚智能周教授谈共享经济热潮中的智能产品和市场
  原文来自“燚智能硬件开发网”分享文字可以,百度搜索 zhou.openpcba.com,联系转发。学习交流他的公众号是叫“燚智能”,单独沟通可以先加微信好友“eeioecom”。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